亚星·[中国]官方网站

请输入关键字
top
400-815-1117
400-815-1117
股票代码:688068
/
亚太肝病联盟发布肝病监测和管理路线图:日本模式树立“全球最佳实践”,肝癌三项成核心监测工具
2025-08-29
近日,亚太肝病联盟(APAC Liver Disease Alliance)正式发布《亚太地区肝癌监测和管理路线图》,全面梳理了七个国家和地区医疗体系在肝癌防控中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可操作的循证对策。日本的肝癌防控体系被纳入“全球最佳实践模式”,成为亚太地区各国借鉴的核心蓝本,研究成果可作为全球医疗系统抗击肝癌提供重要参考。

»»»日本模式的核心亮点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肝癌防控体系,日本早在1989年采用PIVKA-II、1994年启用AFP-L3等先进监测技术,显著提升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成本效益与同步性,有效增强了疾病早期识别能力。其关键特征包括:

• 全国性监测网络:覆盖高危人群,实行定期随访;
• 费用可及性:将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测(包括AFP、DCP、AFP-L3%)纳入医保报销;
• 规范化监测周期:对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学联合检测+超声;极高危人群缩短至3–4个月;
• 早期发现率领先全球:得益于肝癌三项与影像学结合,日本超过68%的HCC在早期即被检出,显著提高了根治性治疗机会与生存率。

»»»在日本模式中, AFP、DCP、AFP-L3%被确立为血清学监测的“三驾马车”:

• AFP:基础性指标,广泛用于随访;
• DCP(PIVKA-II):对AFP阴性肝癌具有补充价值;
• AFP-L3%:特异性高,能识别具有侵袭性和高复发风险的肿瘤,为分层管理提供依据。

肝癌三项联合不仅提升了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弥补了单一指标的不足,被证实显著提高早期HCC检出率。显著提升了生存率-接受定期监测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79.6个月,而亚太地区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0.9个月。

»»»路线图对亚太的启示

《路线图》明确指出,未来亚太各国若要降低肝癌负担,必须效仿日本模式,推动血清学与影像学的联合监测。其中,肝癌三项无疑是亚太地区可借鉴、可落地的最佳选择。

亚星官网始终与国际学术前沿保持同频,聚焦肝癌三项(AFP、DCP、AFP-L3%)的检测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中国特色、与世界接轨的肝癌防控体系。
借鉴日本经验,肝癌三项与影像学结合的早期诊断模式,践行亚太共识,让更多患者获益于肝癌的早期发现。
上一篇:“C-GALAD肝癌诊断模型在真实世界的研究”重磅启动,探索肝癌早筛方案
下一篇:无